我很庆幸六七岁的我,生活在一个并不像现代城市那样充斥着声光电色的村子,没有过多的电子产品诱惑,我也有幸接触到书这一美好的事物。小时候的娱乐,除了挖沙坑,玩弹珠,烤番薯等等。在我那个娱乐匮乏的村子里,也没有一两个体育设施,看书自然而然地成为我为数不多的娱乐之一。虽说有电视,但天线架能收到的频道少,信号差,花屏及无信号画面也确实令人打不起兴趣。可我却出奇的喜欢电视里的歌声,音质较画质出奇的好。
我有一个姑姑,我与书的缘分也因她而起。她是一个老师,可能也是因为她的文化程度较高吧?她极为重视我的启蒙教育,她每次过年回老家总会给我一箱满满当当的书。对于过年的期待,除了父母长辈的红包,那一箱书也成为我儿时过年印象之一。可以说,我的姑姑是我的第二个老师,我从她那学到的,至今仍受益颇深。我的第一本书——《快乐精灵》1,说的是男主交易并失去快乐后,踏上寻找快乐魔法,重新获得快乐的旅程。儿时的记忆已有些淡忘,具体究竟是不是第一本书已无从考证。之所以称它是我的第一本书,它留给我的印象是极为深刻的。前些年,不知从何处翻到这本书,我才得已再睹其真容。书页泛黄的颜色,从里到外深浅不一,恍若不一的时光。一页一页,有一种莫名令人心安的感受。身处两个时空的我,因一本书得已相见交谈,审视着过去的我。不知不觉,我竟已长大。儿时总期盼着快点长大,然后就可以和父母去广东。而现在早已实现,没有了当初的期待和殷切,一切都归于平淡,波澜不惊。初中时,这本书因放在图书角供人借阅,而最终了无音讯,可惜却也希望它能开始一段新的书生。
在我还小的时候,小孩子们总有一种莫名的向往——模仿大人,我也不例外。看见大人看书看报,第二天拿着大人的报纸装模作样地看。毕竟,在那时候,小孩子看书是一件很大人的事,这也是我儿时看书的动力之一。小孩子嘛,总想引起大人的关注和表扬。为了满足我这一小小的虚荣,我也曾干过一件傻事。拿着一本书去邻居家看,说实在的,一点也没看进去。回家后迎来的是父亲严厉的呵斥。至今仍记得父亲那句“读书不是做样子”。儿时小小的虚荣心便被扼杀在摇篮之中。读书是一件很私人的事,也是一件很大众的事。读书是一种自我享受,自我熏陶,其中的滋味可以分享给同样的读者,也可以自己独享。而这个道理也是多年后才明白。但所幸有父亲的呵斥,同样的傻事并未死灰复燃。2019-10-27
-
非图画、注音书,算上这些的话就要更早了。 ↩︎